在电力传输网络的搭建中,铁塔竖井开挖是支撑杆塔稳定的核心工程,如同为电力枢纽打下坚实的 “地下根基”。这项集技术精度、安全管控与环保要求于一体的施工工艺,既要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挑战,又要保障工程质量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,成为电力基建领域的关键攻坚环节。
铁塔竖井开挖的前期筹备堪称 “精确布局”。施工前需完成全面的地质勘察与图纸会审,明确孔径、孔深、混凝土强度等核心参数,编制包含地质适应性分析、排水方案及应急预案的专项施工方案,复杂区域还需通过专家论证。测量放线环节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桩孔中心,设置十字控制线与护桩,确保开挖过程中桩位偏差始终处于允许范围。现场准备同样严苛,需平整场地、搭建排水系统,配备风镐、卷扬机、气体检测仪等专业设备,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技术交底,确保全员掌握操作要点。
核心施工阶段遵循 “分层开挖、随挖随支” 的黄金原则。根据地质条件差异,黏土层每节开挖深度控制在 0.8-1.0 米,砂土层则缩短至 0.5 米以内,避免坍塌风险。孔壁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,厚度按地质调整为 100-150 毫米,上下节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 毫米;遇流砂、溶洞等不稳定地层时,立即启用钢套筒支护并配合注浆加固,注浆压力保持在 0.5-1.0MPa。清渣作业通过卷扬机与除渣桶配合完成,孔底虚土清理后需用探孔器检测垂直度,确保偏差不超过 0.5% 孔深。
安全管控是铁塔竖井开挖的重中之重。施工现场设置定型化围栏与安全警示标志,深度超过 2 米的竖井必须搭建防护栏杆,作业人员需佩戴安全带、安全帽等防护装备。每日施工前需用气体检测仪检测孔内 CO、O₂、H₂S 浓度,确保通风良好;挖掘作业严格禁止掏洞、挖空底脚等危险方式,多人协作时横向间距不小于 2 米,纵向间距不小于 3 米。同时建立应急机制,针对坍塌、人员坠落等突发情况制定专项处置流程,确保风险可控。
环保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。裸露土方覆盖绿色防尘网抑制扬尘,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再排放,避免污染周边水源。开挖土壤按类别分区堆放,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并恢复植被,减少对地表生态的扰动。针对山区等特殊区域,采用轻量化、可拆解的施工设备,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,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。
随着技术升级,铁塔竖井开挖正朝着智能化、机械化方向发展。新型变径钻进装置可适配不同孔径需求,通过撑靴机构实现孔内精确定位,大幅提升山区等复杂地形的施工效率。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孔壁稳定性、混凝土强度等关键指标,让施工质量管控更精确。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,不仅破解了传统人工挖孔效率低、风险高的难题,更推动铁塔竖井开挖成为安全、高效、环保的标准化工程。
铁塔竖井开挖虽深藏地下,却承载着电力传输的安全重任。从精确测量到规范支护,从安全防控到生态保护,每一个环节的严苛要求,都是为了筑牢电力网络的 “地下基石”,为能源安全输送提供坚实保障。

← 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