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塔基坑施工是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,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塔的稳定性和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。由于电塔基坑施工涉及深基坑开挖、支护、降水等复杂工艺,且施工现场环境多变,存在诸多安全风险,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。
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要点
地质勘察与设计 :在施工前,要对电塔基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,包括土壤类型、地下水位、地质结构等,为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方案提供依据。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电塔荷载要求,制定科学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开挖方案,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
施工方案制定 :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,编制详细的电塔基坑施工方案,明确施工流程、支护方式、降水措施、安全防护等内容。施工方案应经过专家论证和审批,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。
安全技术交底 :施工前,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,使其熟悉施工工艺、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,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。
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
设置警示标识 :在电塔基坑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和围挡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。夜间应设置警示灯,以提醒过往人员和车辆注意安全。
人员防护用品佩戴 :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、安全带、工作服、防护鞋等个人防护用品,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,并挂在牢固可靠的位置。在基坑内作业时,应佩戴防尘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品,防止粉尘和杂物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机械设备安全操作 :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、维护和保养,确保其性能良好、运行稳定。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,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,严禁违规操作。在基坑内使用起重机、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时,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,防止倾覆事故的发生。
基坑支护与开挖的安全措施
支护结构施工 :根据设计要求,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方式,如土钉墙、钢板桩、混凝土支护等。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的安全性,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,确保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。在支护施工过程中,要加强对支护结构的监测,及时发现和处理支护结构出现的变形、裂缝等问题。
分层开挖与支护 :电塔基坑开挖应遵循分层、分段、对称、均衡的原则,严禁超挖。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支护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,一般不宜超过 2m。开挖一层后,应及时进行支护施工,待支护结构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开挖下一层,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。
地下水控制 :地下水是影响电塔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在施工前,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水文地质条件,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案,如轻型井点降水、深井降水等。降水过程中,要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,及时调整降水参数,确保基坑内地下水位始终低于开挖面,防止基坑底部出现管涌、流砂等现象。
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应急处置
监测系统建立 :在电塔基坑施工过程中,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,对基坑支护结构、周围土体、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。监测内容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、垂直位移、深层土体位移、地下水位变化、周围建筑物和管线的沉降和变形等。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,及时掌握基坑施工的安全状态,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。
应急处置预案制定 :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,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、人员分工、救援物资准备、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。当基坑出现险情时,如支护结构变形过大、基坑渗漏、坍塌等,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,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,防止事故的扩大。
← 无